图为贵州省岑巩县工作人员在展示智慧农业平台。
编者按:近年来,制种基地信息化建设逐渐受到重视。不同于过去制种基地发展较为注重规模,而如今信息化建设则更加注重质量。依靠数据的收集、整理、应用,可以实现制种基地的精准管理,进而对制种生产进行有效指导。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导入传统制种产业?如何平衡制种各要素的关系?近年来,一些老牌制种基地开始探索信息化升级,为我们带来了不少经验。
贵州岑巩:云上制种整建制推进
8月,走在贵州省岑巩县的水稻制种田间,扑面而来的热浪让人汗流浃背。得益于良好的光温水条件,岑巩县在贵州的水稻种植中独树一帜,成为了全国水稻制种的典型代表。如今,在“岑巩模式”渐渐得到种业界广泛认可的同时,岑巩的制种基地信息化建设同样走在了全国前列。
“别看温度这么高,但我们这些制种基地管理者可一点都不用担心,制种田的墒情怎么样,有没有病虫害,我们在屋里用手机便可以知道,比以前方便多了。”岑巩县农业局局长吴昌勇告诉记者。
岑巩制种的升级,得益于岑巩县开展的智慧农业平台建设。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岑巩县与中国电信展开合作,在全县主要制种基地建设检测网络,通过数据的实时上传,实现制种“云管理”。
在位于周坪村的制种基地核心区,记者看到了智慧农业平台的直观体现:只见工作人员用鼠标轻轻一点,涵盖环境监测、苗情监测、虫情检测、数据分析四大模块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分析系统就呈现在了大屏幕上。同时,包括温度、湿度、辐射、土壤温度、土壤墒情、风速等在内的具体数据实时更新,使用者想要了解任何地块的数据信息,在电脑或手机上就可以实现。
“不仅如此,我们的数据系统还可以对某一时间段的数据变化进行呈现,结合同期数值,可以让专家对病虫害做到精准预测,以第一时间指导制种生产。”贵州省种子管理站副站长雷昊表示。
智慧系统为何如此“智慧”?实际上,这套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仅靠技术,更靠落地。在制种田间,记者见到了一个完整的数据收集基站。“基站不仅可以收集温度、风力等传统指标,还可以实时视频监控,更有探测器扎进土壤,直观监测土壤变化。”岑巩县农业局农业园区办主任郑军说。
完善的数据收集网络还只是手段,更为关键的是“整建制推进”。传统的制种生产,大多采用企业流转农民土地的形式,然而制种规模一旦大了之后,这种各自为战的方式不仅会影响种子纯度,更不可能对基地管理实现统一。“我们采取‘确权不确地’的方式,企业不直接面对农户,而是由政府出面统一规划,再由企业负担租金。”贵州省种子管理站站长高捷认为,整建制推进是制种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在岑巩,经过统一规划的制种用地不仅更加平整,也让信息反馈更加准确,避免了自然和人为因素带来的偏差。
贵州的制种信息化也搭上了“云快车”。如今,大数据已经成为贵州的代表,得益于良好的大数据基础,贵州的制种信息化正从局部试点向全省建设迈进。“未来我们计划依托‘云上贵州’和贵安新区等优势,统筹全省的种子管理平台,提高制种质量。”高捷表示。
福建建宁:基地信息一站搞定
福建省建宁县位于千里闽江的正源头,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建宁非常适宜水稻制种,自1976年开展三系杂交稻制种以来,建宁县的水稻制种面积已经突破了14万亩,并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
而近日,在这个老牌制种大县,一座崭新的“制种大楼”拔地而起。这座大楼是建宁县打造的“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园”主体建筑——种业科技中心大楼。“建宁县制种产业发展较早,但过去较为分散,且大多为代制种,水平不高;如今,我们不但主打‘建宁制种’的自主品牌,还将制种力量集中起来,走信息化道路,让老产业实现升级。”建宁县农业局局长揭重阳表示。
走进建宁县种业科技中心大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电子屏幕,与园区较为偏僻的地理位置形成了鲜明反差。“通过这个屏幕,可以实现对全县制种基地的直观呈现,今后在建宁县,无论是从事种子科研、生产还是管理,都能够在科技中心一站搞定。”建宁县种子站站长余添发告诉记者。
之所以能够做到“一站式”,靠的是建宁县打造的“国家级水稻制种基地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建设项目”,通过该项目的五大信息系统,对制种生产的全流程实现信息全覆盖。
在基地资源信息系统方面,基于GIS地里信息技术的运用,采用“空天地一体化”技术采集手段,结合建宁当地土壤、气象、病虫害等历史数据,经过数据中心的加工处理,实现制种大数据的统筹,进而对制种主体提供基础数据服务;在基地监管系统方面,建宁县整合了由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牵头打造的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的相关管理信息,对涉及品种管理、企业生产经营许可等种子管理实现“云控制”,管理效率大大提升;在基地生产管理系统方面,平台实现了制种数据的实时填报和更新,种企不但可以将各自的生产计划、生产规模上传系统,还可以通过系统实现企业自身的信息管理,帮助企业提高信息化程度;在基地社会化服务系统方面,平台主要从服务入手,帮助制种企业对接专家,请专家通过实时数据进行远程会诊;在种子交易系统方面,通过打造制种电商模式,帮助企业完善采销体系,减少中间流程,实现高效高质量运转。
除了有信息技术这个“黑科技”,建宁县还注重技术的落地与维护,在科技中心大楼中,不仅建有企业办公室、种子检验室,建宁县种子管理部门还将整体入驻,从农业局办公室搬出,搬进“企业共享空间”,零距离为制种产业服务。
“作为建宁本地企业,我们具有一定的制种生产基础,但信息化相对来说基础较弱,有了种子产业园和科技中心大楼,不仅解决了企业的生产急需,还能让企业搭上信息化的快车,实现由代制种向更高水平自主制种的跨越。”福建禾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仁晖表示。
据了解,整个种子产业园占地300亩,相关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的总投入将达到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