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一下,现在的我已经不是数据流了。自从我熬夜帮咨询公司朋友编数据以后,我对所有所谓的统计数据都表示怀疑。我谈的都是自己的一些切身感受和观点,尽量以非学术的语言表达出来。谨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同行发表不同意见。
一、自己种的菜是最安全的。
非常不好意思,这个真不一定。这取决与你的土壤情况和水源情况。我工作过程中曾经劝一些种植者做过土样和水样分析,很多地方都发现重金属超标和农残超标的情况。这种背景下,即使你再避免农药使用,也不能得到至少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菜了。
二、打了农药的菜都不安全。
我尽量不用专业术语。欢迎业内人士监督观点。农药只有吃到一定量,人才会有问题的。很多农药,量小的话,自己的体内就解决了,对身体影响很小。关键是吃入量。而给作物打药以后,都会逐步降解的,有快有慢。
所以为了保证安全,就有要求,每个药在打了多少天后,因为降解,肯定已经对人安全。
当然,还是少打药好,打药好贵的...
三、不打药也能种庄稼。
其实很多人都自己不打药能种出庄稼的。但是农民伯伯不打药是真不敢种庄稼的。请大家不要觉得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不打药,产量太低,是会亏本,或者活不下去的。
有些人会说,啊,那为什么我的种的那么好。请这样的朋友算算自己的产量和时间消耗,当你有个几亩地时,你还能照顾得过来吗?还有,真正的天地,四周也有别人的地。就算你真能把自己地里的虫子捉干净,还能保证别人地里的虫子不过来?还有病害,高温下中午一场雨,真就欲哭无泪了。所以,至少,以我这个级别的能力,还是无法做到完全不使用农药的。
四、中国食品标准太低,不能高,高了就赚不到钱,就没人种地了。
据我现在操作来看,农药使用的很多限量规定和国际都是接轨的,中国的标准并不低。但是国内农药使用标准跟不上节奏,有明确限量的很多农药都是停产的过期产品。没过期的农药如果在作物上没有注册又不能用,特别是偏门的园艺作物,所以经常抓狂啊……
农产品入市没标准是真的,几乎任何品相的农产品,任何生产背景的农产品都能卖出去。有的时候我真觉得不可思议。
农药使用标准执行不到位是绝对的,各种千奇百怪狗血的理由。其中有几个原因:种植户小,多,散。查不过来,也罚不下去。违规成本几乎没有。一部分种植者小学都没毕业,和他们根本解释不清楚如何正确使用农药。
标准严格执行会不会导致行业全面萎缩甚至亏本呢?不可能,因为大家水平都差不多,产的少了,价格自然会提上去。刚需存在,不至于导致行业全面亏损。可问题是,如果别人都执行了标准,而我不执行,我产量更高,是不是就能大赚呢?又没有人监督得了我,我为什么要执行?所以,不是不能执行,而是很难大家一起执行。
五、中国农产品价格太低!
我觉得真心是高啊。(欢迎讨论)为什么?有人说在国外合着多少人民币一斤,那是!可是比较过实际购买能力吗?
荷兰2500欧最低工资买2欧番茄,(此处荷兰最低人工工资2500欧的说法存在争议,我对于具体情况没有考证, @烧开水@Yang Queen 认为在1500欧会更合理。此处主要是想表达农产品按照实际购力算,两地其实相差不大,但是考虑到产品品质,其实欧洲会更加低廉。)和中国2500块工资花2块买的番茄可真不是一回事。
有人会说,农贸市场里也能买不少,可是在欧洲,那是人家不要的。所以,如果一样标准的蔬菜,我认为还是中国的利润高。
有人又说,那为什么中国农民赚钱这么难?在我看来,国内普通散户种植者这么低下的种植效率都还能生存下去,不正说明价格相对高吗?
国内也有一些大规模种植户,或者采用公司加农户模式,或者基本处于亏钱状态,其实他们效率更低,怎么能不赔?
好品质产品价格狂高,这个可以在网上搜搜。超市很多时候销售的一些产品,价格已经超越国外超市价格了。更不用提越来越多的进口农产品了,相信没有人会觉得比生产国价格还低的。
有人说超市价格高主要高在流通环节。进口农产品越来越多,难道国外种植者会降价进入中国市场?
绝大部分次品都还能销售出去,相同情况下,很多次品在国外只能用作二次开发,甚至销毁的。
我们公司现在的二等果就是直接填埋,能有30%比例。其实所谓二等果,很多品相还是很好的,略有瑕疵,最终成本是要转嫁到好果里面的。有人偷偷拿一部分在周边城镇贩卖,能买到40元每斤。销售次品,这对老外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综上来看,其实国内种植者的生存空间还是没有想象中那么小的。可事实上我们很多种植者收入并不高,这又是为什么呢?
1、种植面积太小,产量低,产品存放期段,可操作空间小;
2、信息不对等,分级销售做得不好,话语权少;
3、产品比例不好,次品太多,好产品太少(甚至少到不用分级),影响平均价格;
4、无法稳定供货,无法做到生产预期,就无法与超市等进行沟通;
5、行业农产品供应期集中,短期竞争过大,产品相对过剩;
6、生产效率低,单位平米产出量少。
可能还有其他原因,欢迎补充。所以种植者实际收入其实并不高。特别是只有几亩地的农民,生活还是非常艰辛的。
六、公司+农户管理模式是模式创新,是未来农业发展方向
上面说到农民生产效率低,收入并不高,那么普通公司+农户管理模式的企业能有多大改变?
这种模式首先缩短了流通环节,为农户与超市沟通的搭建了桥梁。这点是需要肯定的。有的公司前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种源,中期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后期统一销售,提高了自身谈判权,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可是回过头说,真正能够做好上述工作的公司,我能看上眼的还真不多。而且,真有这样能力的公司,会选择雇员制,而不是农户分散管理。
因为这种管理模式存在如下一些困难:
首先,从本质上说,还是普通农户种植。单位平米有效产量和成品率并不可能有质的提高;因为不能有质的改变,因此其实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是:政府补贴、减少的流通环节、被忽略的种植者劳动成本。
其次,食品安全的监控是个非常大的挑战;
再次,还需要防止同类型企业不良竞争。这种无差异的竞争是争锋相对的。经常也是拼得血肉模糊,当然,还是有人乐在其中。
不断有资本涌入农业行业,这是选择最多的管理模式,原因:这是最容易进入的模式,对资本方自身要求最低,前期比较容易操作。
但是我并不看好这种方式。
七、公司自己运营的农业生产之路是行不通的,是赔钱的。
这个观点非常普遍,这来自无数先辈十几年血的教训。绝对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答案。
首先要说明是的,公司运营,比普通种植户需要一定的运营成本,而且无法忽视雇佣者的劳动成本。所以就必然需要更多的利润来保证生产持续下去。这部分钱从哪里来?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国内我见过很多公司运营的钱来自如下几个方面:
1、政府补贴;
2、大集团内部利润补贴;
3、土地变性和再开发;
4、政府投资,企业运营;
5、生态旅游、观光采摘;
但是,会采用加强集约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来获得利润的公司凤毛麟角。(花卉倒是见过一些企业,蔬菜零星一两个了)我称这是“剑走偏锋”。这些企业基本上所有上层精力都放在与社会,特别是政府沟通上了。是的,这里面很多企业生产效率其实可能更低。而就是上述这些企业,给所有人灌输了这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公司化运营之路是行不通的。
八、生态旅游,观光采摘的模式未来很有前景
我提到这个话题,可能有人反对。现在很多人做观光采摘还是赚钱的。
我不反对一定规模的这种公司存在。可这个对农业生产来说只能作为一个分支,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意义并不大。而现在这么多资本的涌入,所以,我不看好这个模式,而且它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农业生产了。
上面我说过这是一种“剑走偏锋”的方法。这种模式入门很容易,前期发展快,对投资者自身生产水平要求低。但是各家差异化非常小,我认为未来肯定有一波不小的冲击会出现。一旦消费者趋于理性时,很多都可能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
九、今年赔死了,农业不赚钱
首先说两种论调:
每当某些菜价格涨得离谱的时候,很多人就会说,哇!今年种菜的人发财了,富死了。比如经典的“豆你玩”,“蒜你狠”等等。
而当一个时候大量农产品积压而无法卖出去的时候,很多人就会说,哇!做农业就是这样不赚钱。以前看过报道,印象最深的就是农产品全部烂在地里,农民全家自杀。
产品市场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价格随供求关系的波动。绝大部分农产品都不断得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销售价格高,生产者蜂拥而来。生产面积剧增,产量过剩,市场无法消化。生产价格大跌。农产品销毁。大比例生产者退出这个产品的生产。产量减半,价格上涨。
因此,面对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不同级别的种植者所采取的处理方式往往不同:(通常情况,不代表所有种植者绝对这样,受到生产者个人认识、市场信息的反应、作物的生产特点等影响)
1、散户、小规模种植者一旦碰到价格低谷,是最先可能选择退出的这个产品市场的。
2、中型种植户通常会选择压缩亏本的农产品生产规模,添加新农产品项目;
3、大型种植者步伐会更加稳健,通常不会轻易减小原有生产规模,但是也有可能会添加新生产项目,增加生产规模,平衡销售压力。
综合看来:
1、对于散户种植者,撤出生产意味着原有投入下,可能是不赚钱的。或者某个阶段(一茬)是亏本的。很多散户种植者会转向新产品的生产(往往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农产品),由于自身生产效率低,市场重新拥挤,因此可能继续赔钱。
2、中型种植户中会存在一种现象:生产品种多,每年都是有赔有赚,不断在进行产品比例调整,很容易抱怨今年什么亏钱了,早知道不种了,什么赚钱了,早知道多种点。产品品质往往不会很高,量也不足,所以每年销售压力都很大,价格上总要吃亏。
3、大型种植者往往产品品质不会是最好的。但是贵在量足,产品品质稳定,所以往往有更高的定价权。由于没有轻易减小原有生产规模。因此,有可能在价格好的时候,能够赚得很high。
结论:
1、农业赚不赚钱,刚需摆在那里,种植者摆在那里。饿着肚子搞不了社会主义。不赚钱的行业,是不可能存在的。
2、赚钱与否,宏观上说,是由长时间下的投入产出来分析的。
3、对于小型种植者,因为投入小,转型快,因此,可能一茬赔了,就是赔了。如果连续几次转型都失败,那么全年赔钱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4、对于中型种植者,因为品种多,计算时必须考虑所有品种全年收益,可能介于赚钱和保本中间。
5、对于大型种植者,计算时可以不用纠结于一段时间内的价格,可以通过一年或者多年平均价格来分析,因此,基本都是赚钱的。只是赚得多少问题。
十、日光温室是中国未来农业生产发展方向
我认为,作为中国未来农业生产发展方向,必须具备一个核心特点:具有最高的投入产出比,具有最高的生产效率。
为什么?因为,两个种植者A,B生产相同农产品。A每年稳定供货,单位成本3元,品质基本可控。B应季供货,单位成本4元,品质变化更大。请问,B的核心价值会是什么?拿什么与A竞争?
好,回过头来看,现阶段,中国农业生产的最高投入产出比,最高生产效率的模式是什么?——日光温室生产。大部分人都是这么认为的。确实,日光温室生产给很多农户带来收益提高,带来更高产量。我们必须承认。
可是,放眼世界来看,日光温室生产绝对不是最高效,最高投入产出比的生产方式。日光温室承担不起中国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的重担。否则,我们就必须为中国农业严重担忧了。
我更加倾向于大规模设施化生产作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但是很多人会提出异议——为什么现在国内绝大部分大规模设施化生产都是赔钱状态?甚至我自己也说了,大部分都认为日光温室生产更有效率。原因是,国内从事大规模设施化生产的观念和技术还非常落后。根本没有发挥出设施应有的效率。